名称由来

  九江之称,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中“九江孔殷”、“过九江至东陵”等记载。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,一是“九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,“九江”的意思是“众水汇集的地方”,“九”是虚指;二是“以为湖汉九水(即赣江水、鄱水、余水、修水、淦水、盱水、蜀水、南水、彭水)入彭蠡泽也”,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,“九”是实指。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,与鄱阳湖和赣、鄂、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,百川归海,水势浩淼,江面壮阔。

饮食文化

  九江市地处赣、皖、鄂、湘四省相接之处,依江偎湖,物产丰富,在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,各大菜系在此都有设点,饮食业可谓是相当发达,沿街而过,几乎可找到全国各大菜系的酒店、饭庄等;另外,九江菜也是赣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,多年以来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讲究辣、烂、脆、嫩。

方言文化

  九江市使用的汉语方言有赣语、江淮官话、客家话等。


  赣语区含修水县、武宁县、永修县、德安县、庐山市(原星子县)、共青城市、都昌县、湖口县等地,属赣方言昌靖片区;


  官话区含浔阳区、濂溪区(原庐山区)、庐山局以及柴桑区(原九江县)、瑞昌市等地,属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;


  客家话又称怀远话,因清代客家人入籍怀远都而得名,主要分布在修水县境内,武宁县也有分布,与铜鼓客家话同属客家话赣西北片区。


  传统上,彭泽话被划为赣语区鹰弋片区,实际上彭泽话兼有赣语与官话的双重特点,是一种混合方言。


  由于古代集体移民的原因,九江市范围内的方言还有湖南话、河南话、江西的吉安话、安徽的桐城话等。说湘语的湖南人分布在永修境内;河南话主要分布在武宁、永修、都昌等地;吉安话主要分布在德安境内;桐城话主要分布在彭泽县沿江一带。


  官话区的九江话指市区浔阳区、濂溪区以及庐山山上话。濂溪区的姑塘镇是古代鄱阳湖水路交通的要道,经济发达,人口兴旺,姑塘镇话与浔阳区话有很大的一致性。浔阳区市区内由于江南江北人员杂处,方言已不十分纯正,所以,九江话应以相对纯正的姑塘镇话为标准。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原因,九江话成为九江市的代表方言。